看奥运羽毛球男单决赛有感
今天下午观看奥运会男单决赛,32岁的谌龙对阵丹麦27岁的安赛龙。
谌龙技术全面,相持球有优势,但是一开始就攻击力不足,感觉体力不支,脸红,眼神缺乏积蓄的源源不断的能量,进攻不能杀死对方的球,这种症状越往后越明显。
安赛龙则相反,憋了一股劲,总是寻找机会进攻再进攻,主要靠进攻得分,不失冒着球出界的风险也要往死角进攻。
这就是年轻的优势,差五岁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也是自然的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
但是,最后赛场上大哭不止的是获胜者安赛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安赛龙憋了太久了,还有哭的能量;因为成功的背后有太多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因为有哭的资本了,温柔的方式展示强者内心深处的无比坚强。
谌龙也是强者,赛后主动拥抱祝贺安赛龙,还交换球衣,用不动声色展示强者对于失败的坦然接受和对于压力痛苦的默默消化。
他们都值得我学习。
林丹里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王者再度登顶。)
1、林丹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羽毛球男单决赛中,面对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展现了他卓越的技术和坚强的心理素质。他的训练哲学“锻炼意志,锤炼技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也体现在他对比赛的专注和对胜利的渴望上。
2、林丹的日常训练非常刻苦,从清晨6点起床开始,包括晨跑、体能锻炼和下午的技术训练及比赛模拟。他还非常重视饮食和休息,确保身体状态最佳。
3、在比赛中,林丹采取了“攻守兼备,变化多端”的策略。他技术全面,能够应对各种战术布局。
4、根据对手的特点,他能够灵活调整战术,无论是猛攻还是坚守,或是变化球路,都令对手应接不暇。林丹特别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抵御外界干扰。
5、林丹的成就斐然,共获得5次世界冠军、2次奥运冠军和1次亚运会冠军。他是首位赢得全英公开赛男单冠军的中国选手,也是首位夺得世界羽毛球大师赛男单冠军的运动员。
6、林丹不仅在荣誉上有所成就,更在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问答扩展:
1、奥运会上,我国在羽毛球体育项目中夺了几次冠军?
1、我国在奥运会羽毛球项目上总共夺得了20次冠军。
2、其中,女单和女双项目各获得5次冠军,是夺冠次数最多的项目;男单和混双项目各获得4次冠军;男双项目获得了2次冠军。
2、羽毛球男单的“青黄不接”是怎么造成的,林丹之后为何没有出现超级巨星…
1、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在林丹之后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近五年来国羽男单的命途多舛。
2、许多实力强劲的小将如薛松、林贵埔、石宇奇等都因伤病问题而早早结束职业生涯,导致大量优秀人才流失。
3、同时,教练团队在管理和指导方面也存在失职,例如被网友质疑的陈郁教练指导打法不积极,没有展现出年轻人的朝气。
4、这些问题使得国羽男单在林丹和谌龙退役后显得更加弱势。
3、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分组规则
1、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分组规则是怎样的呢?它主要包括小组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小组前几名出线进入淘汰赛。在小组赛阶段,单打和双打项目的分组及晋级规则不一样。
2、单打时,运动员按世界排名分组,每组有若干选手,组内进行循环赛,第一名出线,男单和女单的前两号种子会分在不同半区,且小组出线的种子选手淘汰赛首轮可能轮空。双打小组赛分组类似单打,但小组队伍数量有别,前两名出线,之后要重新抽签决定淘汰赛对阵。
3、淘汰赛采用单淘汰制,男单和女单从16强赛开始,双打从1/4决赛开始,比赛是三局两胜制,每局先得21分者胜,20平后需领先2分胜该局,29平则先到30分者获胜。这些规则保障了比赛的公平性和竞争性,让选手有展示实力的机会,也给观众带来精彩体验。